记住乡愁
______
Village Nostagia
 
实时商讯
《桥》——电影《相见在鸾峰桥》...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新鲜出炉—...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讲述中国...
与台湾牵手,与世界对话——电影...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顺利杀青
福建省电影局领导到《相见在鸾峰...
谢再春部长探望《相见在鸾峰桥》...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在寿宁县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记住乡愁 > 党员之家
一座红军桥一条生命等高线 诉说85年前闽西苏区军民鱼水情
发布时间:2019-07-03 10:25:11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作者: 阅读次数:1223

编者按:福建是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人民网福建频道记者参加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由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再走长征路,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即日起,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记者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以期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夏季的闽西,闷热而潮湿。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了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沿着村口的小路入村,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木梁客家廊桥显得厚重而古朴。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连接桥两端的官道,历史上是长汀东往永安、福州,南往龙岩、厦门、广州,西出赣南,北往宁化、清流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唯一通道。

红军桥 焦艳摄

1929年,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这座廊桥是红军宣传革命、赈灾救济、义诊送药、发放豪财、分田分地、动员征兵的地方。由此,当地百姓给了廊桥一个动听的名字——红军桥。

“红军桥是当地百姓心中一座连接红军、苏区政府的连心桥,也是贫苦百姓与红军子弟兵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历史见证。”在红军桥前,中复村村民钟鸣说。钟鸣是红军后代,现在也成为了中复村的红色故事讲解员。他告诉记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过这座桥;东方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及福建省军区地方部队等10多万英雄的红军将士也走过这座桥。

虽然历经岁月,但桥上一处牌匾标语“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和四根桥柱上四条大刀刻下的标线,却仍然清晰可见。

记者了解到,那句标语是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七军团)留下的,而四根桥柱上的标线则也有一番故事。

生命等高线 焦艳摄

“这是一条生命等高线!”钟鸣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向记者介绍,1931年至1934年,长汀县红屋区的征兵处就设立于此。“这条线和带枪刺的步枪一样高,大概有1.5米,人比枪高就能参加红军了。”

1934年,撤出战斗的红九军团在中复村集合,从这里迈出了长征第一步,长汀由此也成为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钟鸣告诉记者,85年前,从桥上参加长征的2000多热血男儿,到达陕北时只剩下10人,最后活着回到村里的只有6人。

这些闽西土地孕育的热血青年,从红军桥上的等高线下走过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现南山镇籍在册红军烈士就有560多位,而更多的红军成为了无名烈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那段革命岁月。

免责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1223

 

 
评论(1223人参与,0条评论)
请登陆后发表,立即登陆 | 注册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西柚部落 三农网 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
   
     
dbtb1.png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一中路正大广场御景台1620

电话:0591-83317263

邮箱:1310891373@qq.com
      
     
晶品微信公众平台
晶品微博官方号
晶品之诚,在于潇洒的创意,也在于优美的文字,
在于动人的音乐,也在于灵动的策划……
探索精品之奥秘,遨游文化之瀚海。晶品,人格的保证,品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