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编志
______
Online Compiling
 
实时商讯
《桥》——电影《相见在鸾峰桥》...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新鲜出炉—...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讲述中国...
与台湾牵手,与世界对话——电影...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顺利杀青
福建省电影局领导到《相见在鸾峰...
谢再春部长探望《相见在鸾峰桥》...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在寿宁县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编志 > 在线编村志
福州市微村志
发布时间:2020-12-24 08:55:45 来源: 作者: 阅读次数:1347

林 浦 村


林浦名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传统村落

“七科八进士”  “三代五尚书”

宋帝行宫  濂江书院  安南伬


一、基本情况

地处福州市东部、仓山南台岛东北部、城门镇西南部。村域面积7.64平方公里。闽江支流濂江经村,江浦交错,洲渚纵横,故取名濂浦。后因林姓居民迁入渐多,改名林浦,迄今有千余年历史。

历史上,林浦是闽江沿海各县水产品集散地,多业蛎,“林浦蛎”闻名遐迩;林浦人才辈出,唐至清代共有18位进士及第,特别是明中叶时期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以林翰为首的“三代五尚书”;林浦还是南宋末代皇帝宋端宗的行宫所在地。

2007年12月,列入第三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191月,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196月,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建置沿革

林浦村旧称濂浦,宋初属闽县开化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林浦属白湖区。1946年,林浦属四维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城门区管辖。1958年,属城门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林浦村分为濂江村、狮山村、绍岐村、福濂村四个行政村。1996年至今,属城门镇管辖。

 

三、姓氏人口

林浦村有林、黄、蔡、赵、陈等姓氏,其中以林姓居多。五代时期,林氏先祖由河南固始南徙入闽,建行祠于林浦。明洪武年间,林氏后人移民琉球国,至清康熙年间在海外发展至十二世。现多数后裔在日本那霸市唐营九米村,改姓米家山,达数千人。2019年,有8144户、10941人。

 

四、文物古迹

林浦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有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景点30多处。2017年,林浦泰山宫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濂江书院、林瀚墓、瑞迹寺、林尚书家庙、断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林翰尚书旧居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宫(王光华  摄).png

泰山宫(王光华 摄)

泰山宫(宋帝行宫):位于濂江村,原为平山堂,坐东朝西,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因宋德祐二年(1276)益王赵昰曾驻跸于此,并被拥立为帝(宋端宗),平山堂遂为宋帝行宫。后被林浦村民改作祀庙,所祀神像影射宋末君臣,主要供奉泰山(赵构)、爵主(赵昰)、大王(陆秀夫)、魁名(文天祥)、国公(张世杰)、太尉(陈宜中)。为避元忌,冠以“泰山”,故称“泰山宫”。201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濂江书院(王光华  摄).png

濂江书院(王光华  摄)

濂江书院:位于平山之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64平方米,创办于宋朝,是福州保存最完好的书院之一。朱熹及其弟子黄榦等均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书院主楼为文昌阁,正厅为朱熹讲学处,称朱子厅;右厢为朱熹住处,为朱子祠。 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断桥:又名三门桥,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后断为残桥。残桥长22米、宽2.8米,桥面大石梁上刻“巨宋绍兴三年岁次癸丑八月辛酉朔二十六日戎申作”“邵廉鲁光勇各色小梁两叁条,林应见承舍大梁一条”等字样,断桥处一棵形如五指的古壁榕与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尚书家庙:全称“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于1940年重修,1987年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朝西,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为古代三品以上官员家庙规格。家庙占地面积669平方米,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门内迎面横匾上书“榜眼”二字,是为清乾隆年间林枝春高中进士一甲第二名而立。大厅有进士、武解、文魁匾22面,各种楹联10多对。其中最有名的楹联为“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迹寺: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位于九曲山瑞迹岭。坐北朝南,土石砖木结构,据《三山志》载,相传唐大中六年(852),绍岐村人在山上游览时见一道白光劈向岩壁留下银白色的佛影,遂凿成像,称为“白佛”,有里人依岩建亭殿保护,后几度重修。现存的石构殿宇于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内保留部分唐代雕刻残石。1991年里人集资再次重修。1983年,瑞迹寺白佛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历史人物

林镠(1401—1469):字元美,号守庵。明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历任江西上犹知县、山东宁海知州、江西抚州府致仕、亚中大夫。成化五年(1469)去世,享年69岁。从林镠开始,子林瀚、孙林庭㭿、林庭机和1个同族兄弟,曾孙林炫、林燫、林烃,四代八人蝉联科第,有“七科八进士”的美称。

 

林瀚(1434—1519):字亨大,号泉山。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修撰,明正德元年(1506)任南京兵部尚书。成化十四年(1519)去世,享年86岁。因林瀚历任吏部、兵部尚书,二子林庭㭿、林庭机分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后林庭机长子林燫任礼部尚书,次子林烃任工部尚书,故有“三代五尚书”之美誉。

 

六、民俗风情

迎泰山跑太尉:此风俗始于明朝。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七,为迎年游神举行此活动。由陈、林、蔡、赵四姓中年长者“占卜问泰山”,迎接泰山宫中供奉的神祀出宫,为“酿轿”;为确保远处沙堤道上的“太尉”神祀与其同时到达,就只能“跑步”前行,遂有“迎泰山跑太尉”景象。

 

七、民间艺术

皇室遗音——安南伬:旧称安南鼓,是流传于林浦一带的一种民间传统锣鼓器乐曲。相传为南宋端宗赵昰南逃福州驻跸林浦,随从乐师将长安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传授给当地民间艺人,此后融合了闽曲琴唱,加强管腔乐部分的演奏效果,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欢乐,演变为现在的安南伬。20079月,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 岐 村


阳岐名片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严复故里

严复故居和严复墓

尚书祖庙  玉屏山庄  阳岐午桥


一、基本情况

地处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西南部,距盖山镇政府约7公里、福州市中心约10公里。村域面积0.67平方公里。自古扼福州西南向商旅要道,为商贸繁华、文化昌盛之所,又是严复故里。严复故居和严复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祖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屏山庄和阳岐午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2月,列入第三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二、建置沿革

唐天祐年间(905—907),严氏先祖严怀英随王审知入闽,后卜居闽县移凤乡杨岐里。宋初仍属闽县地,宋太平兴国七年(982),闽县析移凤等9乡置怀安县,其时属怀安县移凤乡杨岐里。明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该村属侯官县移凤乡杨岐里。明末清初,杨岐更名阳岐。至清光绪年间,该村属福州府侯官县上渡区管辖。19504月,为闽侯县白湖区阳岐乡。19589月,属郊区人民公社盖山分社管辖。196911月,属盖山公社吴山管理区管辖。19847月起,属郊区盖山乡管辖。19928月,撤乡建镇,属郊区盖山镇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至今,设为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现分为上岐、下岐两个行政村。

 

三、姓氏人口

自严氏先祖严怀英卜居阳岐,至今已有1100多年。阳岐严氏世代相承,历宋、元、明、清数朝迄于今,人才辈出,可谓世家望族。阳岐严氏后裔除祖居地外,还繁衍于海内外。2019年,阳岐人口为1575多户、4645人。以陈、林、郑、江、严、欧六姓居多。其中,陈姓444人,林姓409人,郑姓202人,江姓162人,严姓123人,欧姓90人。

 

四、文物古迹

严复故居:位于上岐村阶梯巷,俗名“大夫第”,因严复先祖严怀英官拜朝请大夫(官职)定居此地,故名。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45平方米。穿斗式土木结构,二进三开间,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门廊等组成,白墙青瓦,清雅别致。严复9岁时随母回乡,即居于该屋第二进西披榭。2006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陵墓.png

 严复陵墓

严复墓:位于上岐村鳌头山,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西朝东,为花岗石岩结构,形似太师椅,有双重护臂,三层拜台,墓室封土形如覆釜,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寿域”。墓柱为青石瓜顶飞龙盘柱,两侧为立卷形石围屏,雕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墓室下拜台有一堵石横屏,上阴刻“惟适之安”四字楷书。严复墓碑屏字迹均为严复生前自题。严复墓经多次修复、扩建,现墓园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为福州近现代大型墓葬。2006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祖庙.png 

尚书祖庙

尚书祖庙:位于上岐村凤鸣山南麓,为民族英雄陈文龙尚书庙的祖庙。历经多次重修,现庙宇面积3805平方米,四面环以灰砖围墙,正面三殿堂并列,前后四进,并配有回廊、厢房及拜亭等。200911月,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岐午桥:位于上岐村河浦上,俗称“五门桥”,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为石构平梁建筑,南北走向,4墩5孔。全长45.7米、宽4米。桥栏上刻有“午桥古迹”四个大字。除桥栏外,其他部分均为原建,是福州仅存的北宋驿道古迹。1983年8月,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屏山庄.png

 玉屏山庄

玉屏山庄:位于下岐村,又称“玉屏山馆”或“写经斋”。原为乡人叶大庄(官至江苏邳州知州,中法马江海战曾组织团练抵御法国侵略者,并著有诗集传世)营建。民国初后人又加增建、改建,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20多座、数百间房子,具有园林风貌。该山庄还是著名的藏书楼,其藏书最多时达50000卷。19838月,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民俗风情

陈文龙信俗:陈文龙是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明永乐六年(1408),皇帝诏封文龙为福州府城隍,又以能保佑航运、渔民,加封“水部尚书、镇海王”。2007年,陈文龙信仰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二月十六陈文龙诞辰纪念日,全村举行大型活动,届时陈文龙的莆田乡亲也派代表到阳岐祖庙祭拜。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尚书爷出巡境内。其中,每两年一次出海巡游,神船出巡乌龙江沿岸百余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六、历史人物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侯官阳岐乡(今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人,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抱士穆德、格林尼次等海军大学,曾担任过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兼文科学长。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1年1027日,严复病逝于福州郎官巷,享年67岁,葬于上岐村鳌头山东麓墓园。

 


九 峰 村


九峰名片

福建省传统村落  九峰镇国禅院  《九峰志》

 

一、基本情况

地处福州市北部、晋安区寿山乡北部,距福州市区18公里。村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因九峰山环抱取名九峰村。“九山半水半分田,三山夹两水,村落田园间”是村庄格局写照,境内有近两万亩天然阔叶林区。境内九峰镇国禅院历史悠久,距今1100多年。福州清代名人陈祚康、魏杰编纂《九峰志》。九峰摩崖石刻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3月,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

九峰村全景.png

九峰村全景

二、建置沿革

唐代属闽县灵山乡遵化里,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以后,为怀安县灵山乡遵化里,元代为怀安县四都,明万历八年(1580)为侯官灵山乡四十都,清代属侯官县小北岭区。清末至民国,属侯官县小北岭区(小北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闽侯县第八区(石牌区)。1962年,划归郊区。1970年,属北峰区红寮人民公社。1975年,复归郊区红寮人民公社。1996年,属晋安区红寮乡。2004年至今属晋安区寿山乡。2019年,下辖南阳、赖婆里(畲族自然村)、左岭3个自然村。

 

三、姓氏人口

主要有陈、岳两姓,宋代分别从河南建明府、莆田仙游县迁居九峰村,还有吕、王、方、黄、雷、郭、吴、董、杨等姓氏。其中赖婆里为畲族自然村,多为雷姓。2019年,有9个村民小组,260户、878人。

 

四、文物古迹

九峰镇国禅院.png

九峰镇国禅院

九峰镇国禅院:位于九峰村九峰山,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是福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初名“九峰院”,咸通二年(861)赐号“九峰镇国禅院”。北宋翰林院侍书学士、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手书寺额。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重修,2019年,进行修缮,现存禅院为清代建筑,面阔6间、进深7间,穿斗式木构架。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大雄宝殿、观音阁、伽蓝殿、斋堂、禅堂等组成,平面呈凸字形,保存基本完好。

九峰摩崖石刻.png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九峰镇国禅院后,共有4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一段为魏杰诗刻;一段为魏杰榜书“峻极于天”;另两段为无名氏榜书。20151月,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银杏树:位于九峰镇国禅院门前,共有两棵。枝干为高抬低走向四周伸展,末尾朝下,相传为明朝时栽种,其中一棵银杏中间还寄生着一棵漆树,实为少见。

 

五、《九峰志》编纂

《九峰志》:由清陈祚康、魏杰编纂,清同治六年(1867)刊本。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形胜,卷二纪寺院,卷三纪碑铭,卷四纪艺文。书前共有七篇序言,其中包括纂辑者陈祚康、魏杰之序。


 

琴 江 村


琴江名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传统村落  

满族特色村寨

清代水师旗营  祭忠日  台阁 

 

一、基本情况

地处福州市东部、长乐区西北部,属航城街道,距福州市中心30公里。村域面积0.6平方公里。清雍正七年(1729)满族旗兵在此组建水师旗营,距今约300年。曾先后赴台参战、参加马江海战,守卫海疆防线,被林则徐赞为“海疆长城”,并题词“海国屏藩”。

琴江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村落和全国仅存的清代水师旗营,有旗人街、将军行辕等众多古迹。有关帝、妈祖、观音等众多信仰,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祭忠日”、民间技艺“台阁”和“旗下话”(满族旗兵所说的东北话与福州话融合成的特殊语言)。

琴江人杰地灵,历史上有2名进士、105名文武举人、289名秀才;有“治世良才、一代河臣”赖安,《南洋商报》主笔兰开岁,海商法奠基人黄廷枢,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曹鸿翥,生物学家许如琛等;有贾家、许家、黄家等海军世家。

2010年7月,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1212月,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琴江全景.png

琴江全景

二、建置沿革

清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琴江组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俗称“营盘里”。1919年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逐渐成为一个居民村落,属闽侯县江左里。1934年,属长乐县江左里。1935年,琴江属洋屿保。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属营前区洋屿乡、城关公社洋屿大队。19813月,成立琴江满族大队,属航城公社。1984年,改为琴江村,属航城乡。2019年,琴江属航城街道,无下辖自然村。

 

三、姓氏人口

现有黄、许、张等53个姓氏。旗营成立之初,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等满族左翼四旗513名旗兵携眷进驻琴江,最盛时聚居3000多人,有黄、贾、许、赖、锁、淡等145个姓氏,皆为满族。辛亥革命后,满汉开始通婚。2019年,有4个村民小组,157户、420多人,满族约占60%

 

四、文物古迹

有清代营房70多座、街巷12条、古井4口,有寺宫亭坊、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其中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旗人街。

三江口水师旗营位置图(约清光绪二十六年绘制).png 

三江口水师旗营位置图(约清光绪二十六年绘制)

水师旗营: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最初仅一面筑墙,乾隆五年(1740)增建三面城墙。城周长约1000米、高3米、宽1米,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内建有将军行辕等12座衙门和首里街等12条街巷。街巷建筑整齐划一,布局设计巧妙,外人入其境,宛如置身八卦阵,故又称“旗人八卦城”。现仅存南城门和城东一小段城墙。

旗人街.png 

旗人街

旗人街:即首里街,位于村北。街道宽3.2米,为石板铺砌,两边阴阳水沟,阳沟宽20厘米,阴沟宽80厘米。街两旁均为清代水师旗营的兵房建筑,木构“四扇三”,三进三间,三间隔一庭院。官兵住户的区别在于,每套房子临街三扇门中,兵房左右门单开、正中双开,官家则左右中三门均双开。正中门上还套一扇高约1.6米、宽约1.2米的方门,上端有二三个通透小格,俗称“第喜门”或“定心门”只在婚丧时才打开。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行辕:位于帅正街,因是将军寝所,俗称“将军楼”。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是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最高指挥机关,也是驻闽将军每年视察水师操演的行馆。原为三进,头进为将军大堂,中进为将军寝所,后进居杂役人等。大堂两侧各有厢房数间。中进于宣统二年(1910)改建为楼,二层,四扇三结构,保存至今。辛亥革命后,前后两进相继坍塌。2018年,恢复前后两进。

 

毓麟宫:旗营左右翼原各有一座毓麟宫。现存毓麟宫位于南城门东侧,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又称右翼子孙庙。清同治八年(1869)、光绪三十三年(1907)和1994年三度维修。前后两进,前进为戏台,两厢有看楼,后进为神庙,是满族乡亲宗教朝拜场所。戏台为清代宫庭建筑风格,舞台正中横楣嵌“遏云”“叶商”“韵徽”等金楷书六字。

 

孝友坊:位于北门大街。清同治元年(1862)奉旨修建,20018月按原貌修复。分三层,坊顶雕一石葫芦。上层刻有双龙合抱“圣旨”一面,两侧立有龙柱各一;中层三面石板,中书“孝友”二大字,左书“福州驻防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立”,右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礼部题请旌奖”等字样,背面亦然。中、下层间均为双面镂空雕刻古代二十孝故事人物,四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

 

友于草堂:位于旗人街太平里。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为曹氏祖屋。清末重、扩建,二进五间排,前座有花厅,后座设“百页窗”藏书楼,旁有花果园。草堂里走出了民进发起人之一的曹鸿翥、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曹维廉等近现代知名人士。

 

五、民俗风情

祭忠日:琴江村每年祭拜马江海战阵亡官兵的日子。每年农历七月初三,琴江人集聚在供奉着马江海战阵亡官兵灵位的“忠魂堂”(设于鲤鱼山脚,马江海战后由村民倡建)寄托哀思后,到闽江边举行公祭,供奉时鲜瓜果,放“水莲灯”,祭奠先烈英灵。

 

琴江“大酒”:琴江人注重节俭,即使是宽裕人家,在吃“大酒”(红白喜事)时,都是中午五盘五碗、晚上八盘五碗,以家常菜为主。当上第四道菜时要放鞭炮,同时儿孙们起立,向宾客敬酒、道谢。

 

六、民间技艺

琴江“台阁”.png

琴江“台阁”

“台阁”:又称“抬阁”,清满族三江口水师为活跃军营文化而由北方传入的民间文艺表现形式,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一般以913岁小孩为演员,借助隐形“铁机”造型,由多人抬着,一路徐行演出。台上演员数人,台下吹拉弹唱、道白、导引、护场、化妆者数十人。现创新加入舞蹈、音乐。传统台阁剧目用旗语演唱,配乐为东北小调,有《许仙借伞》《哪吒闹海》《西厢记》《昭君和番》《大补缸》等剧目。2007年,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刘 村


二刘名片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朱熹讲学地  云龙桥

晦翁岩摩崖石刻  刘氏大宗祠

 

一、基本情况

地处福州市东部、长乐区北部、潭头镇西部,距长乐城区23公里。村域面积5.72平方公里。刘氏祖先、姜氏祖先分别于宋、明时期定居于此,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落背靠龙峰山脉,面对闽江口。从宋至清出了70多名进士,是朱熹讲学之地。有云龙桥、晦翁岩摩崖石刻、刘氏大宗祠等文物古迹。

2016年6月,列入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二、建置沿革

唐、宋时期属芳桂乡。南宋乾道二年(1166),因乡人刘砥、刘砺同登进士榜,得名“二刘村”。元、明、清时期属方安里二图。1928年,属潭头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属潭头镇、潭头区。1958年,改为二刘大队,属潭头公社。1984年至今,设为潭头镇二刘村。2019年,下辖港尾、沙下2个自然村。


三、姓氏人口

有刘、姜两个姓氏。北宋年间,刘氏由福州怀安凤岗移居长乐潭头龙峰山麓,形成二刘村。明朝末年,姜氏迁入,形成港尾自然村。20世纪70年代,金峰后团的刘氏迁入,形成沙下自然村。2019年,有40个村民小组,958户、3300多人,其中外出经商办企业1000多人,旅居国外1200多人。

 

四、文物古迹

有古厝50多座、古桥1座,还有摩崖石刻、书院、古井等文物古迹。其中,云龙桥、晦翁岩摩崖石刻分别于1984年、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桥.png

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二刘村长溪上游。里人刘震兴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桥为西北至东南走向,古时接岭前古道,通潭头斗门桥。明嘉靖、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基本保留原貌。桥为石构,长30米、宽2.15米,三墩四孔。桥首立有南宋绍定五年(1232)探花张镇书写的“云龙桥”字样的石碑。

1.晦翁岩摩崖石刻 2.朱熹读书处 3.二刘牌坊.png

1.晦翁岩摩崖石刻 2.朱熹读书处 3.二刘牌坊

晦翁岩摩崖石刻:位于龙峰山上。原名二刘岩、龙峰岩,因朱熹曾居此讲学而改称晦翁岩。明三保太监郑和曾于永乐七年(1409)来此,故又称三保岩。现存摩崖石刻中,宋、明、清、民国均有,较为珍贵的有:宋朱熹手书、明郑世威补书的“读书处”题刻,明郑世威“晦翁岩”刻字,明叶向高诗刻二首,以及明知县万编重修三贤祠碑记等。

 

牌坊:位于二刘村云龙桥西侧。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为庆贺朱熹神位由东庑升入十哲之列而建。牌坊为石构,四柱三门,重檐歇式,翘角飞脊,高5.3米、宽6.53米。有“圣旨”“先贤里”等刻字,以及刘氏“一门四代五贤”授业情况的石刻。

 

树德斋:又称以佐斋,位于二刘村下墩131号。由乡贤刘以佐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该建筑为风火土墙环抱,主座为四扇三开间,木质结构,存有武举石、石锁、石铃、石元宝等旧物。作为族人教育启蒙传学的场所,培养出2名文举人、1名武举人、3名秀才。

 

刘成杰故居:位于二刘村陈头里180号。进士刘成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原建有并排的六扇五开间的大厝5座,各座以悬山式燕尾脊造型的风火墙阻隔,木构件镌刻精巧。现存4座大厝,整体规制保存完好。

 

龙峰书院:位于龙峰山上。由里人刘砥、刘砺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庆元元年(1195),朱熹到此讲学。明永乐七年(1409),郑和下西洋驻师长乐时有所修葺;明嘉靖年间,福建提学使潘璜檄、长乐知县曾铣将书院改为三贤祠,祀朱熹、刘砥、刘砺三贤士,每年春秋致祭;万历四十一年(1613),知县万编重修,请内阁首辅、东阁大学士叶向高作《重修晦翁岩三先生祠祀》并立碑。清乾隆八年(1743)、二十三年(1758)两次重修。清末至民国年间,几经兴圮。现存三贤祠分别于1993年、2002年重修,为混凝土仿古双层结构,建筑面积254平方米。

 

刘氏大宗祠:位于二刘村南厅139号。南宋淳熙年间修建,坐南朝北,因是刘姓联合共有宗祠,故称“大宗祠”。前后建筑2座,历朝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宗祠前座于1964年重修,为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68.8平方米,后作为村敬老院;后座又称朔源堂,于1989年仿古改建,砖木结构,七柱四扇五开间,占地面积247.1平方米,神位龛存放9尊神位灵牌。

 

五、民间故事

晦翁岩白鹿洞传说:朱熹在龙峰山上避难时读书的地方。传说一只白鹿领朱熹来到洞口,让他在洞中安心读书,自己每天出去找食物给他,并一直陪伴。至今,洞中还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千年蝙蝠万年龟”石头。


1
1347

 

 
评论(1347人参与,0条评论)
请登陆后发表,立即登陆 | 注册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西柚部落 三农网 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
   
     
dbtb1.png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一中路正大广场御景台1620

电话:0591-83317263

邮箱:1310891373@qq.com
      
     
晶品微信公众平台
晶品微博官方号
晶品之诚,在于潇洒的创意,也在于优美的文字,
在于动人的音乐,也在于灵动的策划……
探索精品之奥秘,遨游文化之瀚海。晶品,人格的保证,品质的保证。